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蝴蝶网招论坛管理精英,月薪6000+绩效,咨询电话:15358657920 周 要求懂得论坛网站运营,论坛建设。
查看: 120|回复: 0

柑橘凤蝶

[复制链接]

83

主题

0

回帖

277

积分

超级版主

积分
277
发表于 2024-10-24 11:33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柑橘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凤蝶属昆虫,又称柑橘黄凤蝶、花椒凤蝶、燕凤蝶。 中型凤蝶。翅底色黑褐色,翅脉黑色,各翅室内具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斑;前翅中室具4条近乎平行的黄色线纹,后翅臀区具一枚橘红色的圆斑,内具1个黑点;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;春秋季羽化的个体较夏季小,翅面黄斑较发达; 雌雄前翅斑纹相同,后翅色斑略异。
柑橘凤蝶大多数分布于亚洲的朝鲜、日本等地区。 中国广大地区均有分布。 常栖息于柑橘果园、公园绿地、农田、荒地等。 成虫常在白天活动,夜间取食。以柑橘、枸橘、金橘、柠檬等柑橘属的植物为食,最喜食花蜜。 一年发生3-6代,以蛹在枝稍上越冬。 3-4月份羽化的为春型成虫,7-8月份羽化的为夏型成虫。成虫白天交尾,产卵于嫩叶背或叶尖。
柑橘凤蝶严重发生时,可将幼年树新稍叶片全部食光,影响树冠的形成。 [20]故需对其进行防治并制定防治措施。中国上海地区柑橘凤蝶种群数量有呈逐年下降趋势,原因可能与过去农户广泛种植柑橘树而现在不断减少有关,也可能受城市“热岛”效应的影响。

形态特征
翅展90-110毫米。体侧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毛。体、翅的颜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:春型色淡呈黑褐色,夏型色深呈黑色。春型较夏型体型稍小,颜色较深。春型翅展69-75毫米,体长20-24毫米;夏型翅展87-100毫米,体长25-29毫米。
翅上的花纹黄绿色或黄白色,排列春、夏型都是一致的,但夏型雄蝶的后翅前缘多1个黑斑。前翅中室基半部有放射状斑纹4-5条,到端部断开几乎相连,端半部有2个横斑;外缘区有1列新月形斑纹;中后区有1列纵向斑纹,外缘排列十分整齐而规则,从前缘向后缘逐个递增,到cu₂室有1条从翅基伸出的纵带,该带在中间呈角状弯曲,端部呈折钩形;沿后缘还有1条细纵纹。后翅基半部的斑纹都是顺脉纹排列,被脉纹分割;在亚外缘区有1列蓝色斑,有时不十分明显;外缘区有1列弯月形斑纹,臀角有1个环形或半环形红色斑纹。翅反面色稍淡,前、后翅亚外区斑纹明显,其余与正面相似。
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基部宽,端部窄呈楔形;尾突末端尖锐;抱器瓣椭圆形,抱器腹及抱器背弧形,端部圆而倾斜;内突狭长,与抱器腹缘平行,端部增宽为棒状,边缘呈锯齿状。阳茎中长,除端部较膨大,其余等宽。
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,具强刺;交配孔圆而大;前阴片两侧各有双层,内层直,外层有突起,中间带状。在前阴片外侧有2个角状突,有的具齿突。囊导管长,膜质;交配囊小;囊突较小,骨化程度差,有横列刻点和1条中纵脊。

近种区别
该种与黄凤蝶(Papilio machaon)很相似,主要区别是本种前翅中室有放射状斑纹,后翅基半部的斑纹与中室间距宽;黄凤蝶前翅中室无放射状斑纹,后翅各斑与中室间距窄。雌、雄蝶外生殖器的构造区别十分明显。

栖息环境
柑橘凤蝶成虫栖息于空旷地带、林木稀疏林、郊区的花园,城市公园和柑橘种植园,一般垂直活动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,其台湾亚种的栖息范围高度可达2500米。

生活习性
成虫有访花习惯,经常在湿地吸水或花间采蜜。该种的蜜源植物主要有马利筋、八宝景天、猫薄荷、马樱丹、醉蝶花等。柑橘凤蝶的幼虫有诸多天敌,如长瓣树蟋、黑毛蚁和蜘蛛。亦有部分黄蜂会寄生于化蛹后的幼虫,并将其杀死。

分布范围
国内分布:遍布中国各地
国外分布:日本,韩国,缅甸

繁殖方式
柑橘凤蝶1生会经过4个阶段:卵、幼虫、蛹及成虫。

成虫产卵在寄主植物的幼株上的嫩芽嫩叶背面,粒粒产出,每只雌蝶的产卵量为30-200粒。卵单产、散产,近球形,直径1.2-1.5毫米。初产时淡黄色,逐渐加深为黄褐色。无明显棱脊,有的卵壳上布有不明显的微小皱纹。孵化前颜色呈紫灰至黑色。卵期约6-8天
幼虫
虫体似鸟粪。体上肉状突起较多。孵化后幼虫即在芽叶上取食,被害状呈
锯齿状,有时也取食主脉。白天伏于主脉上,夜间取食为害。初孵幼虫就近取食叶片,食量小,随着虫龄增加,食量明显变大,5 龄进入暴食期,为蛹期及成虫期储备营养。低龄幼虫偏向于取食幼嫩叶片,4龄、5龄则取食较老叶片。分散取食,无聚集行为。遇惊时从第1节前侧伸出臭丫腺,放出臭气,借以拒敌。幼虫期15-24天。
1龄幼虫初孵幼虫浅黄褐色,随后渐变为褐色;头部、腹末及第2-4腹节背中部色浅,土黄色;头胸部宽,腹部窄、圆筒状;体两侧各着生有3列棘毛,排列规则且具分枝,中间一列最长。
2龄幼虫体长增加;棘毛较1龄短;头部浅土黄色、两侧具白色斑块;第2-4腹节背面浅色部分连成白色“V”形斑;腹末白色;胸足黑褐色,腹足银色。
3龄幼虫身体增大明显,棕褐色,体表湿润;气门黑色;体侧腹面白色,疣突上棘毛明显较2龄短,第1、6腹节背面疣突外侧各具一黑斑;“Y”型警嗅腺明黄色,受惊时外翻,气味较淡。
4龄幼虫墨绿色,胸部膨大明显,体表湿润;头部、腹末疣突呈角状突起,其他各节疣突扁平状,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部位具白色小圆斑。
5龄幼虫绿色,体肥壮;体表光滑、疣突消失;气门黄色或白色、椭圆形、小;后胸背面两侧各有1枚蛇眼状斑,前缘红色,中后部分黑色,中部有一白色纵纹;两眼斑间为一浅黄绿色横带,带内具开口向后的墨绿色“U”形纹;第1腹节背面后缘浅蓝色,静止时多折于内侧;第1腹节基部具一圆形小白斑;第2腹节基部白斑为不规则扁圆形;各腹足基部白斑瓜子状;第7-10腹节基部白斑连成带状;虫体背面可见4条后侧附有蓝黑色线的窄白带,自前至后:第一条环绕于膨大的胸部及第1腹节,第二条起自第4腹节基部的白线斜伸至第5腹节近后缘处相呈“V”形,第三条全部位于第6腹节,起于气门下线第6腹节前缘位置,背面观略成前宽后窄开口向前的“U”形,第四条起于气门下线第7腹节前缘位置,终于第9腹节后缘,“U”形;有些个体背板后缘亚背线、气门上线位置具黄色小圆斑,如果可见,则后胸第5、6腹节各4枚,第4腹节两侧气门上线位置各1枚;“Y”形警嗅腺发达,橙黄色,气味浓烈。

蛹长29-32毫米,有褐点,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。中胸背突起较长而尖锐,头顶角状突起中间凹入较深。
老熟幼虫化蛹前先排尽粪便,吐丝成垫,臀棘附着于丝垫上,然后吐丝,两端粘连至树枝或茎秆上,多股丝粘连成较粗的半环状丝带,头由环下方钻入,扭动至丝带移至中胸背板附近为止,之后虫体收缩,胸部下弯呈弓形预蛹,不食不动,预蛹期约为1日。
预蛹蜕皮后形成淡黄绿色的蛹,蛹期9-15日。越冬代老熟幼虫于9月中旬-10月化蛹进入越冬期,滞育蛹浅灰褐色,次年3月下旬羽化,蛹期140-156日。
成虫
1年发生3代,主要发生期为3-11月,越冬代成虫于5、6月出现,第1代7、8月出现,第2代9、10月出现,但羽化时不够整齐。成虫多上午羽化,同日龄雄蝶先于雌蝶羽化。脱离蛹壳后先排出液态蛹便,静止于蛹壳上直至翅完全展开,展翅需要5-10分钟,羽化2-3小时后完成翅及体壁鞣化。
成虫期10-12日,羽化当天即可交尾,多在天气晴朗时进行。正常情况下无垂直高飞的现象。交尾时背面观雌虫翅置于雄虫翅上方,停驻时,雌虫在上把持住叶片或枝干,雄虫在下多悬空,或把持住雌虫腹部或抓住枝干叶片。遇到惊扰,雌蝶拖带雄蝶飞离。雌蝶一生只交尾一次,雄蝶可多次交尾。
交尾后2-3日产卵,雌蝶怀卵量较产卵量高,死亡后腹内仍可能有未产出卵粒。其产卵过程迅速,产下卵后即飞离,野外一般同一叶片只产一枚卵,但会在同一植株的临近叶片产卵,多产于嫩叶叶缘基部⅓至中部部分。
寄主
柑橘凤蝶的幼虫寄主植物包含黄檗属、柑橘属的植物;芸香科的枸橘、樗叶花椒、光叶花椒、吴茱萸。

种群现状
柑橘凤蝶的种群分布于自然界中较少,但其种群状态十分平稳,在日本,该种的总数很少,但从未实质性地减少过。 [7]在中国,偶有将其作为园林害虫的报道,但多数情况下达不到需要防治的经济阈值,因此多被作为工艺品制作原料及旅游观赏用资源昆虫进行利用。

保护级别
该种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《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ver3.1。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蝴蝶网

GMT+8, 2025-1-9 06:09 , Processed in 0.04525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蝴蝶论坛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